365365体育亚洲官方入口_世界杯-欢迎您

【弘扬科学家精神】程京武:心欲小而志欲大 智欲圆而行欲方

【人物名片】

程京武,365体育亚洲官方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院长、国家重点人才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她步入暨南园三十余载,一路与暨大共成长,坚守讲台二十余年;她以科研支撑教学,教学反哺科研。

她曾获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作为首席专家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主讲课程获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教学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水到渠成:我所走的路就是普通人所走的路

(学生时期的程京武)

从一隅课桌到三尺讲台,从立大志到担大任,在程京武看来,力学始得玉成,笃行方能致远。

回望来时路,“努力”二字贯穿着程京武求学、工作的始终。本科毕业进入杭州市第二中学担任历史教师,她在“教学相长”中汲取知识、成长蜕变;来到暨南园后,她在行政工作岗位上以干促学,以学带干,持续登攀;在思政课教师岗位上,在兼顾学业与工作的同时找准问题导向,在理论学习中淬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锤炼自我。“干一行,爱一行”的她在自觉自省中脚踏实地不断成长,任职中的所思所悟也成为了她研究的灵感来源。“天道酬勤,业道酬精”,也正是这一份努力求实,为她今后的发展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谈到自己的发展时,程京武总结为“人生就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了你做事情的认真程度,而一个普通人只要认真做事情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好结果。良好的态度是对科学的景仰、对知识的敬畏、对师长的敬重和对社会的敬奉。在职攻读学位,面临着工作、学习和家庭等多重任务,但合理安排好时间,凭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认真地交出了一份份的答卷。

无论是当初沉淀和积累的人生经历,还是现在教学、科研、管理一体化后的充实生活,于她而言,都是一个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她深受裨益。无论对人还是对事,程京武始终保持着谦逊、严谨的态度,尽管事物繁杂,她坚持认真完成每一件事,她坚持:“态度能决定人走的多远”,不骄不躁,笃正躬行,东风才能为其筑澜阔。

初到暨南园的程京武(摄于暨大西门)

行至今日,程京武坦言:“是时代成就了我”。从北往南到广州,辗转于不同时空,她从容自如,坚守初心。“不问结果,但求努力”,是程京武对自己的总结。从中学历史教师,到任职暨大宣传部,攻读硕博学位,再到今天大学思政课讲台上的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在每一段路,都以勤勉务实的态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瓜熟蒂落,程京武顺时代洪流而行,砥砺向前,终是水到渠成,扬起风帆。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用心的事情坚持做,你就是大家”,程京武说道。坚持、用心、专一,实事求是走好脚下每一步,方能行稳致远得始终。

深耕不辍:把职业当事业是最大的动力

在程京武看来,科研分为两种,一种是应用型研究、一种是理论型研究。在行政岗位上,是应用型研究的观察和积累,就是去观察问题、感悟问题,从经验角度探索着解决问题。在教研岗位上是以理论研究为中心,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理性角度去把握解决问题的规律性。在教学的讲台上,一方面是理论思考的输出,把宏大叙事理论体系中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从理论上说服别人,以理服人;另一方面,教学中又是产生新的问题,进行新的理论思考的过程。看似不同的工作岗位,却形成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逻辑循环过程,打通了这个实践与理论的联通过程,融合了应用型研究和基础研究的领域,工作的乐趣自然就在其中。

在365体育亚洲官方入口这一多元文化汇集的空间场域,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如何加强港澳台学生的国家认同?在老教师们一路探索基础上,程京武继续率领团队以文化认同为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实践。针对两类学生的差异,创建了“分类教学,同向融合”的教学模式。

面对港澳台侨学生开设国情教育课程体系,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哲学观和社会观,挖掘其“以人为本”、“辩证思维”和“大同社会”等个中义理,在《中国社会发展导论》中讲清楚在“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这一教学内容更好帮助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话语叙事上有了同频,在理智上形成了共识。

对内地学生,聚焦建设让学生产生“获得感”、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借鉴国情教学的探索,从文化学的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基于文化、融于文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文化解读,培养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有机把两者融合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讲清楚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是“水”,传统文化为“乳”,水乳交融,既坚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形成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自觉。

正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原到文化生活本身,从文化认同的点到个体—群体的线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面,程京武及其团队在课程中观照学生具体困惑,回应学生个性关怀,将“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将“大社会”转化为“小舞台”,把“大原理”转化为“小道理”,“于细微之处见领悟”,真正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他们的课堂作业也可谓别出心裁:“我让同学们在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时候,一定问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关于家族的故事。”她说:“这样的聊天,势必会牵扯到时代历史的变化,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什么叫家国情怀、什么叫个人和社会发展相统一,使教学的理论更生活化、具体化。”

(程京武与学生们)

坚持一线教学近三十年,尽管身兼多职,她每学年的课时数始终保持在320课时以上。在她看来,站在讲台上,不仅让她更多了解学生的状况,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也更多了解老师的需求,在基层管理中更好起沟通作用;还给予了她更多的科研灵感。

正是以科研支撑教学、教学反哺科研,在科研与教学、实践与理论中相辅相成,点滴积累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在实践探索中获得了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而且在理论研究上,程京武担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性研究”也成功获批。

在程京武看来,自己一路走来,头十年是在暨南园自发感悟熏陶,中间十年在暨南园自为学习传承,后十年在暨南园自觉实践探索,一路慢慢走来,正是得益于暨南园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宁静致远的从容,在润物细无声中“让无数个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薪火相传: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在程京武看来,科学家精神在于奉献和传承。初入暨南园时,老教授们的提携和帮助让她受益匪浅。“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传承的过程”。

“大气优雅,大师风范,宽严并济”是2020级党的建设专业硕士生朱新琦眼中的她。即将毕业的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曾鸣阳在论文致谢中说道:“程老师强大的人格魅力一直都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不断进步。我这三年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程老师不仅给予我论文上的指导、助教工作上的指点,更是以身作则教育我如何做人才能成为“大写的人”。

“科学家精神也是一种协同传承”,她说,“一路走来,我获得了许多来自前辈的提携和周围人的帮助”,将小我融入社会大我的她勉励学生,要关注社会,关注自己发展的空间和成长的土壤,顺势而为,方能事半功倍。

(程京武和学生“学术跨年”)

谈及青年一代如何立大志,程京武用了“在路上”和“在路口”作比。在她看来,“在路上”就要明确人生目标和方向,在确立目标时,要把个人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中。“在路口”时,则要学会选择通往目标的道路,“人生的路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明大德则是做人要具备理性、意志和情感。“理性是区分真假的能力、意志体现了善和恶、情感可以判断美和丑,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在完善自我的人格、散播正能量的过程中,凝聚带动更多的人。”

在程京武看来,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为人处世的态度。如果把英文26个字母从A到Z用1至26个数字来替代,加起来刚好等于100分的单词就是attitude(态度)。你想要一百分的收获,就需要有百分之一百的态度。“人生的圆满就在于态度,态度决定了我们发展的高度,体现一个人的温度”。她寄语青年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将小我融入大我,行为方正,智慧圆融。在新时代的舞台上,保持纯正和善心,保持学习的内生力,保持开阔的视野和格局,就能凝聚更多人一起同向而行,向美而生,向阳而长。

来源:党委组织部

作者:胡杨 袁瑾

责编:李伟苗